冰醋酸

商品名稱:

冰醋酸

詳細介紹:

乙酸

同義詞 冰醋酸

一般指乙酸

乙酸,也叫醋酸(36%--38%)、冰醋酸(98%),化學式CH 3 COOH,是一種有機 一元酸 ,為食醋主要成分。

純的無水乙酸(冰醋酸)是無色的吸濕性固體,凝固點為16.6℃(62℉),凝固後為無色晶體,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蝕性強,蒸汽對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中文名乙酸

英文名AceticAcid

別 稱醋酸

化學式CH3COOH

分子量60.05

CAS登錄號64-19-7

熔 點16.6℃

沸 點117.9℃

水溶性能溶於水

密 度1.050

外 觀無色液體

閃 點39℃

乙酸

在自然界分佈很廣,例如在水果或者植物油中,但是主要以酯的形式存在。

在動物的組織內、排泄物和血液中以游離酸的形式存在。

許多微生物都可以通過發酵將不同的有機物轉化為乙酸。

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而醋幾乎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

乙酸發酵細菌( 醋酸桿菌 )能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髮現,每個民族在釀酒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發現醋——它是這些酒精飲料暴露於空氣後的自然產物。

如中國就有杜康的兒子黑塔因釀酒時間過長得到醋的說法。

古羅馬的人們將發酸的酒放在鉛制容器中煮沸,能得到一種高甜度的糖漿,叫做“sapa”。 “sapa”富含一種有甜味的鉛糖,即乙酸鉛 。

公元8世紀時,波斯煉金術士賈比爾,用蒸餾法濃縮了醋中的乙酸。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通過金屬醋酸鹽的干餾製備冰醋酸。

16世紀德國煉金術士安德烈亞斯·利巴菲烏斯就把由這種方法產生的冰醋酸和由醋中提取的酸進行了比較。

因為水的存在,導致了醋酸的性質發生很大改變,以至於在幾個世紀裡,化學家們都認為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物質。

直到法國化學家阿迪 (Pierre Adet)證明了這兩種物質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

1847年,德國科學家阿道夫·威廉·赫爾曼·科爾貝第一次通過無機原料合成了乙酸。

反應歷程如下:首先是二硫化碳經過氯化轉化為四氯化碳 ,接著是四氯乙烯的高溫分解後水解並氯化,從而產生三氯乙酸 ,最後一步通過電解還原產生乙酸。

1910年時,大部分的冰醋酸提取自乾餾木材得到的煤焦油 。

其工藝首先是將煤焦油通過氫氧化鈣處理,然後將形成的乙酸鈣用硫酸酸化,得到其中的乙酸。

1911年,在德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乙醛氧化合成乙酸的工業裝置裝置,隨後研發了低碳烷烴氧化生產乙酸的方法。

物理性質
英文名稱:AceticAcid
其他名:冰醋酸,醋酸
適應症:本品不同濃度用以治療各種皮膚淺部真菌感染,灌洗創面及雞眼、疣的治療。 [2]
藥品分類:消毒防腐劑-冰醋酸
分子量:60.05
分子式:CH 3 COOH
沸點(℃):117.9
凝固點(℃):16.6
相對密度(水為1):1.050
粘度(mPa.s):1.22(20℃)
20℃時蒸氣壓(KPa):1.5
外觀及氣味:無色液體,有刺鼻的醋酸味。
溶解性:能溶於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機溶劑。
相容性材料:稀釋後對金屬有強烈腐蝕性,316#和318#不銹鋼及鋁可作良好的結構材料。
國家產品標準號:GB/T 676-2007

乙酸的酸性

乙酸的羧基氫

原子能夠部分電離變為氫離子 ( 質子 )而釋放出來,導致羧酸的酸性。

乙酸在水溶液中是一元弱酸, 酸度係數為4.8,pK a =4.75(25℃),濃度為1mol/L的醋酸溶液(類似於家用醋的濃度)的pH為2.4,也就是說僅有0.4%的醋酸分子是解離的。

作用

乙酸可用作酸度調節劑、酸化劑、醃漬劑、增味劑、香料等。

它也是很好的抗微生物劑,這主要歸因於其可使pH降低至低於微生物最適生長所需的pH。

乙酸是我國應用最早、使用最多的酸味劑,主要用於復合調味料、配製蠟、罐頭、乾酪、果凍等。

用於調味料時,可將乙酸加水稀釋至4%~5%溶液後,添加到各種調味料中應用。

以食醋作為酸味劑,輔以純天然營養保健品製成的飲料稱為國際型第三代飲料 。

製備方法

乙酸的製備可以通過人工合成和細菌發酵兩種方法。

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細菌發酵 ,僅佔整個世界產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產乙酸,尤其是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很多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規定食物中的醋必須是通過生物法製備,而發酵法又分為有氧發酵法和無氧發酵法。

有氧發酵法 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 醋桿菌屬細菌能夠從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產出乙酸。

通常使用的是蘋果酒或葡萄酒混合穀物、 麥芽 、米或馬鈴薯搗碎後發酵。

由這些細菌發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₂H 5 OH + O₂ →CH₃COOH + H₂O 具體做法是將醋菌屬的細菌接種於稀釋後的酒精溶液並保持一定溫度,放置於一個通風的位置,在幾個月內就能夠經過發酵,最後生成醋。

工業生產醋的方法通過提供充足的氧氣使得反應過程加快,此方法已經被商業化生產採用,也被稱為“快速方法”或“德國方法”,因為首次在德國1823年應用成功而因此得名。

此方法中,發酵是在一個塞滿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進行。

含有酒精的原料從塔的上方滴入, 新鮮空氣從下方自然進入或強制對流 。

強化的空氣量使得此過程能夠在幾個星期內完成,大大縮短了製醋的時間。

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通過液態的細菌培養基製備醋。

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續的攪拌中發酵為乙酸,空氣通過氣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

通過這個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夠在兩至三天製備完成。

無氧發酵法 部分厭氧細菌,包括梭菌屬的部分成員,能夠將醣類直接轉化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為中間體 。

總體反應方程式如下: C 6 H 12 O 6 ==3 CH 3 COOH 此外,許多細菌能夠從僅含單碳的化合物中生產乙酸,例如甲醇 , 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與氫氣的混和物。

2 CO 2 + 4 H 2 →CH 3 COOH + 2 H 2 O 2 CO + 2 H 2 →CH 3 COOH 梭菌屬因為有能夠反應醣類的能力,減少了成本,這意味著這些細菌有比醋菌屬細菌的乙醇氧化法生產乙酸更有效率的潛力。

然而,梭菌屬細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屬細菌。 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屬細菌也只能生產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夠生產20%的乙酸。

使用醋酸屬細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屬細菌製備後濃縮更經濟。

所以,儘管梭菌屬的細菌早在1940年就已經被發現,但它的工業應用範圍較窄。

用途

乙酸是大宗化工產品,是最重要的有機酸之一。

主要可用於生產乙酸乙烯、乙酐、乙酸酯和乙酸纖維素等。

聚乙酸乙烯酯可用來製備薄膜和粘合劑,也是合成纖維維綸的原料。

乙酸纖維蘇可製造人造絲和電影膠片。

乙酸酯是優良的溶劑,廣泛用於油漆工業。

乙酸還可用來合成乙酐、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乙酯、鹵代乙酸等,也可製造藥物如阿司匹林、還可以用於生產乙酸鹽等。

在農藥 、醫藥和染料、照相藥品製造、織物印染和橡膠工業中都有廣泛應用。

在食品工業中,乙酸用作酸化劑,增香劑和香料。

製造食醋時,用水將乙酸稀釋至4~5%濃度,添加各種調味劑而得食用醋。

作為酸味劑,使用時適當稀釋,可用於調飲料、罐頭等,如製作蕃茄、蘆筍、嬰兒食品、沙丁魚、 魷魚等罐頭,可製作軟飲料,冷飲、糖果、焙烤食品、布丁類、膠媒糖、調味品等。

乙酸具有防腐劑的作用。

1.5%就有明顯的抑菌作作用。

在3%範圍以內,可避免霉斑引起的肉色變綠變黑。